— 一生倔强的小作家 —

<怪诞行为学:可预测的非理性>读书笔记

小a:


行为经济学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,是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。


相对论的一个侧面却总是给我们造成误解:我们不但喜欢拿事物与事物作比较,还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做比较——避免把不容易比较的事物作比较


<汤姆索亚历险记>中描写:“汤姆无意中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定律,那就是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,只需使做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。”



  • 锚定效应:一旦一些价格在我们的大脑中得到确立,它形成的便不仅是我们对某一产品的出价意愿,还包括我们对其他有关产品的出价意愿(这使它们一致)。


  • 羊群效应: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,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。


  • 自我羊群效应: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。



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。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。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,那就会有风险,可能做出错误决定,可能蒙受损失。于是,如果让我们选择,我们就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。



一旦市场规范进入了我们的考虑,社会规范就随之而去。



  • 赠送礼品并没有引起他们的不快,因为即使是小礼品也能把我们保持在社会规范的环境里,脱离市场规范。


  • 人们对明码标价的礼品的反映与现金完全相同,这样的礼品不再唤起社会规范,只要一提到价格,它就越过边界进入了市场规范的领域



总的来看,“薪金”一组的参与者显示了很多市场特点:他们更加自私并且自立,他们想有更多时间独处,他们更愿意挑选需要单打独斗的工作而非团队合作的任务,而且他们选座位时也远离那些被告知将成为同事的人。的确,只要想到金钱,我们的行为就更像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——而不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呈现出的社会动物的特征。


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:一个以社会规范为特征,另一个以市场规范为特征。我们对这两个世界实行不同规范。不仅如此,把市场规范引入社会规范,如同我们前面看到的,就违反了社会规范并且伤害了社会关系。一旦发生这样的错误,社会关系就难以恢复。


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,社会规范就会退出。换言之,社会规范很难重建。一旦这朵盛开的玫瑰从枝头落下——一旦社会规范被市场规范打败——它很难发挥任何效力。


社会规范(例如共同创业的兴奋)强于市场规范(例如薪金随晋升而增加)时,员工能为公司(特别是那些刚起步的公司)创造的价值的确令人瞩目。



用弗洛伊德学说的术语,我们每人都包含一个黑暗的“本我”、一个“自我”和一种能不可预测地从“超我”那里截取控制权的兽性。


人类本性中有三大非理性的怪癖:



  • 第一种怪癖,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迷恋到不能自拔


  • 第二种怪癖,我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会失去什么,而不是会得到什么


  • 第三种怪癖,我们经常假定别人看待交易的角度和我们一样



拍卖中,那些出价最高,参与时间最长的竞拍者,也是虚拟所有权感觉最强烈的人。当然,他们处在一种非常脆弱的地位:一旦他们自认为已经是所有者,就强迫自己一再出高价防止失去这一地位。


在现代民主制度下,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,而是机会太多,令人眼花缭乱。这在今天的社会里表现得更明显。人们不断提醒自己,我们可以做到一切,可以成就自己期望的一切。问题在于是否能实现这一梦想。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;我们必须对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尝试;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这样做下去,难道不会把自己搞得劳累不堪、心力交瘁吗?


我们的一种冲动驱使我们去追逐毫无价值的选择——那些几乎消逝的或者对我们不再有价值的机会。



市场营销做的就是这方面工作——向消费者提供信息,提高他们对产品的预期和真实快感。但是,市场营销人员所制造的预期真的能改变我们的品味吗?


我们可以承认人人都存在偏见。有了这样的共识,我们就可能接受,冲突的解决一般需要中立的第三方来制定法则。我们被固有的信念所禁锢,它使我们对某些事实视而不见,我们需要一个未曾被我们的预期所影响的第三方。接受第三方的意见并不容易,有时甚至不可能;但是一旦成为可能,当事双方都可能获益匪浅。


关于作弊:



  • 第一个结论是,有了适当的机会,很多平日里诚实的人也会作弊。


  • 第二个结论是,和我们的直觉相反,但更令人过目难忘:一旦在诱惑下作弊,作弊的程度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,与害怕被发现有直接关联。



对“什么是诚实”这个问题,亚当·斯密有一个脍炙人口的回答:“大自然在为社会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他两种本质欲望,一种是取悦他的同类,另一种是不愿意得罪他的同类。大自然教导他对同类的幸福感到愉悦,对同类的不幸感到痛苦。”对此他补充说:“多数人的成功......多数情况下要依靠他们的邻居和同伴的帮助与善意,而帮助和善意在没有被人们接受的行为下是难以获得的。因此,‘凡事诚实为上’,在这种情况下,是千真万确的。”


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把社会美德内化了。这种内化引导我们发展到超我境界。一般来说,当我们的所作所为符合社会伦理,超我就感到愉悦;否则就会感到不快。


我们的确看重诚实,想做诚实的人。但问题在于,我们内心的诚实尺度只有在考虑重大越轨行为时才被激活;在面临细微的越轨行为时,例如拿走一两支钢笔,我们甚至不会去想这点琐事与诚实有什么关联,因而我们的超我仍然在睡大觉。没有超我对诚实进行帮助,监督与管理,我们低于这种越轨行为的防线,就只剩下成本-收益的理性分析了。



轮流做东比AA制更能增进友情


我们付款时——无论多少——会感受到某种程度的心里痛苦,社会科学家称之为“付款痛苦”。这就是说我们挣钱不容易,付钱时就会有一种非快感(付快感),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。事实证明,“付款痛苦”有两个有趣的特点:



  • 第一,最明显的,付款为零时(例如别人付了账单),我们感觉不到付款的痛苦;


  • 第二,这一点不那么明显,“付款痛苦”的敏感程度随付款金额增加而相对下降



也就是说,付款越多,我们感到的痛苦越大,但是随着金额增加,账单上新增的每一美元带给我们的痛苦感逐步减弱(我们称之为“敏感度递减”)。


从金钱角度来看礼品的效能很低,但它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润滑剂。它可以帮助我们结交朋友,建立长远的关系,帮我们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。有时候,这种金钱上的浪费,后来却证明了有不可估量的实际价值。


礼品和员工福利,用资源配置标准来衡量,似乎可有可无,而且无效率可言。不过,要是真正懂得它在创建长远关系和互利互惠、良好向上的感情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,公司方面应该尽力把福利和礼品保持在社会规范之内。



如果某一特定的预期行为导致即时的负面结果(惩罚),这一行为将很难促动,即使最终结果的预期价值很高也不例外。


为了克服人类易于犯错误的各种倾向,我认为寻求一些诀窍,用即时、有力、正面的强化因素与那些我们为了长远目标采取的、并非如此愉悦的步骤相匹配,这样做非常有用。


诀窍是针对每一个问题找出合适的行为矫正法。把我们喜欢的事物与不喜欢的,但对我们有好处的事物关联匹配,我们有可能用最终结果来控制欲望——从而克服我们日常生活中面临的自我控制问题。


沃比根湖效应: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正面偏见,反映出一种更为普遍的倾向,人们对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所有事物一见倾心、高看一眼。








—— 转载请注明出处     xiao-a.lofter.com





评论
热度(56)